
說起高等教育水平,我們都認為英美的高等學校是很多大學生夢寐以求的求學地方。清朝時期,歐洲的工業革命為他們的經濟帶來了質的飛躍,而處在封建時期的中國仍在守著幾千年的文化被動地等待歷史的轉折。西洋科技的流入,讓封建的中國人感到了新奇與畏懼,皇帝自然是最新接受西洋文化的人,在清朝時期,歐美的一些傳教士陸續來到中國,他們敲開了中國人對西方認知的大門。有的傳教士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比利時人南懷仁,在1658年來華,是康熙皇帝的科學啟蒙老師,精通天文歷史,擅長鑄炮,是當時國家天文台業務上的最高負責人,他的下半生都在中國度過,為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也正是南懷仁,讓比利時的高等教育與中國教育有了歷史淵源,南懷仁畢業於比利時的魯汶大學,魯汶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它在比利時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亞於中國北大。因為南懷仁與中國的關係,魯汶大學和我們國家一直保持著不錯的關係,1989年,當時的比利時國王給魯汶大學校長寫信說「中國很重要,學習漢語很重要。」
經歷幾百年的歷史變遷,中國早已擺脫了封建的統治,並以新的形勢屹立在世界的經濟中,我們對教育也有了新的認知,而對比西方的教育,我們仍在馬不停蹄地追趕,留學成為了當今學生接受外國教育的新方式。
比利時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比利時憑藉頂級的巧克力和啤酒而著稱,這裡同時也有一些非常優質的教育機構。在今年的排名中總共有8所大學來自比利時,其中有2所大學還位於全球前300名之內。